没想到的是,秦始皇在尊法的统治思想下,严刑酷法,大兴土建,滥用民力,导致经济濒临绝境,又把社会推向了战乱,大秦帝国在仅仅统治15年之后,就因暴虐轻民而灭亡。
秦末汉初,社会在经历了大动荡之后,一种被称为“黄老之术”的学术思想蓬勃发展起来,并被西汉统治者定为指导政治思想的准则,成为汉初60年间主要的统治思想。
需要说明的是,汉初的“黄老之术”已不是道家思想的原貌,而是以道家思想为骨干,又兼容其他学派的思想。
然而,亲政后的秦始皇雄心勃勃,意欲建立可传子孙万代的封建帝业,因而对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不感兴趣,而是专注于以进取为主的法家之言,并将其作为秦朝独尊的统治思想。
鉴于秦朝短暂而亡的历史教训,使新建立的西汉朝廷极其重视秦政之弊端,当时一些政策的制定,乃至个人思想言行,无不以秦亡为鉴戒。
司马谈(司马迁之父)在《论六家要旨》中,小鱼儿马会开奖,对秦汉之际的道家,曾经作了概括性的总结:“道家无为,又曰无不为”,“其术以虚无为本,以因循为用”,“采儒墨之善,撮名法之要。”
到了秦汉之际,老子的道家思想风行一时,再加上有人称远古时期的黄帝是道家的鼻祖,因而“黄老”得以并称,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学术思想流派。
“黄老之术”,亦称为“黄老之学”,即指道家思想,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。
汉高祖十一年(公元前196年)夏,刘邦的谋士陆贾(约公元前240年?公元前170年)针对汉初的政治经济形势,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,他在政论文集《新语》提出:“行仁义、法先圣,礼法结合、无为而治”。
秦朝在统一天下前夕,秦相吕不韦曾作《吕氏春秋》,其中主推道家思想,企图用它作为秦国统治的指导思想。
在这种思想下,作为秦朝的统治思想??法家思想,逐渐被朝野所抛弃,客观上为黄老之术思想的兴起,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秦汉的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,又兼收儒、墨思想的优点,名、法诸家思想的要点而融为一体。